閱讀筆記,  關於寫作

非虛構寫作指南-寫實寫作教科書

《非虛構寫作指南》在一九七六年誕生,30年來作者修訂了6次,是編輯、記者的入行必備,是大學教授指定教材,感覺很深硬,但它的內容顛覆我對它的印象,連我這個寫作素人都看的懂、並喜歡的書。

威廉 ‧ 金瑟將寫作分四部拆解說明

第一部 原則

第一章 交流

就像他說,30年原則都不會變

威廉說:個人化的交流,才是非虛構文類作品的核心。其中包含了兩個最重要、也是本書致力追求的特質:

人味與溫度。

好的寫作是有生氣的,在於如何利用文字語言把事情講得最清晰、最有力。

我覺得這翻話減少對寫作的焦慮,你不需要有多完美的詞彙,也可以寫出許多人會想看的文章。我常問我先生,你以前看過我的部落格,你覺得我寫的如何,他說:會讓人想看下去,很有溫度。(感謝他,也是他鼓勵我再寫部落格)

讀這本書時,第六章文字、第七章用法中,要注意的是,作者是美國人,所以在文字上他提到的是英語在文章上的用法,我就快速看過,抓到作者的重點,延伸聯想,中文寫作也會遇到相似的問題。

第三部 形式

非常精彩,作者在30年來修訂6次,讓內容跟的上新的社會潮流、新的文學趨勢、新的人口結構、新的科技等,所以,第三部分8章,內容有

寫人:訪談 / 寫地方:遊記 / 寫自己:回憶錄 / 寫科技 / 寫商務寫作:工作中的寫作 / 寫運動 / 寫藝術:評論與專欄 / 寫幽默

裡面一樣有很多舉例,可以讓你輕鬆有趣的閱讀,

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寫人:訪談。

作者說:讓人開口說話。要學會問對問題,才能引出答案,讓他們講述生活中最有趣或最生動的事情。最生動的文字,莫過於某人講述他在想什麼或做什麼— 而且是以他自己的話來說。

我自己的解讀:你會了解到他是如何想事情,他的心情、他的角度甚至你會發現他的個性、在意的點,這不就是寫人最主要的嗎?

我覺得如何解讀一個人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在我平常的工作,需要與不同的人接觸,他們的個性、潛在需求、家庭觀、心中重要的事情等等,都要透過聊天探詢去了解,就像在讀書一樣,我在讀一個人釋放出來的資訊,但不能多加揣測。所以,正確的提問是關鍵。

第四部 態度

最有印象的是

第二十一章:愉稅、恐懼與信心,作者說:一個非虛構寫作的作家註定會一次又一次地被丟進專業領域,你自然會擔心自己資歷不夠,無法寫出好看的故事。

然而,誠懇的走進這個領域,陌生感降低一點,你的焦慮就會減少一點!

哇,這不是在很多人寫作時,都會有的恐懼嗎?深怕自己專業領域不足,就像我以前是運動員,對運動就會有一定的專業像運動生理學、重量訓練、心理學,並持續練習提高表現。 現在是保險業務員,對銷售要有一定的技巧與態度,對保險理賠、核保、行政流程、與稅務上的結合、保險理論基礎等不斷累積實務等專業,若真的要寫這些領域,也是需要找書、上網找資料來減少恐懼,給自己信心。 但值得慶幸的是,身處在這個領域,不需擔心缺乏資源(在任大《成為作家一定要知道的50件事》有提到)。

以上,《非虛構寫作指南》讀書心得。

自己開的寫作的書單,為了找回對寫作的樂趣與信心,

這是書單中最後一本書,剛好在農曆年完成心得,並著手進行我的部落格,

之後再把之前的讀書心得還有遊記,以及未來的讀書心得、生活體驗整理在部落格,方便以後搜尋(這是FB做不到的功能喔)

最後,我發現,我很天真的設定要閱讀幾本書,好開啟我寫作之路,是一個很愚蠢的想法,

因為不斷發現有好的書可以加強我對寫作的態度、技巧,而這條路只有不停寫、不停學。

為什麼想要持續的寫或開一個部落格?我轉換另一種問法(目前看《極簡閱讀》,高級學習者的問法)

我如何保持繼續寫作的熱情?

我喜歡把所學所聞寫出來分享,像是一個月可以讀4本書,我可以寫讀書心得,我寫的讀書心得不是劃重點的報告,而是有反思、聯結我的生活、工作經驗,再來規劃實踐,可以有深度有效率的學習,也可以幫助別人對一本書粗淺的了解並從我的生活經驗中去聯想到自身經驗,從中獲利學習。

我覺得很棒,也很開心。